close

一、What is Maker

1.從美國舊金山車庫文化談起

不曉得你有沒有看過任何一部美國的電影,主角的家裡永遠有一個地下室,那裡可能會有一兩台老舊的汽車,一整面工具牆,有板手、鐵鎚、鋸子、電鑽,可能還會有磨砂機,甚至還有獨立的除塵系統。在台灣這簡直是一個小型的木工廠了!可是對每個美國人而言,幾乎是生活不可或缺的空間在台灣卻不常見。

 

為什麼呢?

 

身為台灣的年輕人,我敢說,通常我們遇到東西壞掉的時候,我們大多會買一個新的,而不是拿起螺絲起子修理它,因為我們會覺得修理它花費的錢和時間還不如直接買新的。但由於美國的勞動力成本非常昂貴,因此不論他們修理些什麼、改裝些什麼,尤其在汽車改裝文化盛行的地區,所有車主們都是親力親為,自己動手改裝、組裝、修理,因此也養成了他們許多東西都在家裡自己修理,甚至在家直接開始生產製造。

 

你知道嗎?很多現在知名的科技企業,都是在這樣的車庫裡親手蹦出來的。

 

 

包含你一定認識的賈伯斯,第一台蘋果電腦的原型,就是他在自己的車庫裡製作出來的!還有惠普、迪士尼、亞馬遜、Google,這幾間大公司還在工作室的階段時,都是在車庫裡藉著這些簡單的工具與空間,聚集了人才,最終誕生極有影響力的產品。

 

 

2.狹義的Maker

是指那群工程相關領域的人,例如電子、機械、機器人、3D列印等,也包括相關工具的使用,例如CNC、雷射切割機等,當然還包括傳統的金工、木工及藝術創作,例如鑄造、手工藝品等。

 

 

近幾年來3D列印開始在台灣爆紅,技術也越來越成熟、門檻越來越低,因此很多人會把3D列印這個浪潮與Maker畫上等號,但事實上,3D列印只不過是Maker運動的其中一個小工具而已。

 

3.廣義的Maker

Maker的中文翻譯,其實是「自造者」,顧名思義就是擁有想法、創意甚至是夢想,進而學習實踐、找到需求的資源去製造,並且不斷嘗試、在錯誤中學習,最終完成自己心目中那個想法的人。

我們每個人生命裏頭都有創意、實踐的渴望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其實我們每個人都可以是Maker

 

二、Maker Faire-全球最大自造慶典

美國有一個雜誌叫做Make,專門收錄一些跟機械、科技、工程相關的專欄,2006年他們在舊金山發起Maker Faire,結合全新元素的科學展覽和地區展覽,集結了所有年紀的科技愛好者、工藝家、教育家、修補工、業餘愛好者、工程師、科學社團、作家、藝術家、學生。這些不同領域的Maker來到Maker Faire展現、分享他們所作與所學。

這一辦下去,在舊金山造成一股潮流,最受親子的族群歡迎,到現在Maker Faire幾乎變成美國家庭每年必帶小孩子去玩的一個年度盛會,在那裡你會看見許多低門檻的手作、科技與藝術,到現在,Maker Faire已授權全球超過140個城市舉辦以及數百萬人參與此活動,也包含台灣,在全球各地掀起從教育、文化到產業的一連串改革,這就是所謂的自造者運動(The Maker Movement)。

 

三、Maker的影響力與潛能

「做中學」是Maker背後的核心理念,Maker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不斷學習新知識,並且實際動手操作、經過不斷探究體驗發想出路。

 

 

《親子天下》執行長何琦瑜談道:「動手做可以培養二十一世紀最需要的四大關鍵能力:創新、獨立思考、動機與解決問題。」因此教育與創客運動的結合、碰撞勢在必行!「Maker精神」為教育的創新發展開啟一扇窗,因為一件作品的創造往往需要跨越多個學科,綜合應用多種知識和技能,不斷探究、體驗、實驗和檢驗。而Maker式學習也為解決當前人才缺乏等現實問題,提供了新的解決思路。

 

 

四、如何將Maker精神應用在我的生活

1.常常思考

在你的生活中,有什麼樣的狀況與問題,你能夠怎麼做讓它變得更好?

2.大量閱讀

瀏覽、閱讀新的資訊,學習新的技術與工法、新的知識領域,有一天,這些訊息都會成為你創造實踐的方向。

3.不要害怕失敗

勇敢去嘗試吧,不論你心裡想要做些什麼,鼓勵你有所行動!

4.讓自己在一個不斷創造、允許失敗的環境裡

如果沒有一個很棒的環境,有再多的創意與技能都沒有用。如果你找到了一個你覺得你可以很自在表達想法、發揮創造力的環境,好好把握住,跟著這樣的一群人一起往前走。

arrow
arrow

    Jesus Desig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