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20180828社評首圖_工作區域 1.png

近幾年,災難電影、或者伴隨災難性質的電影層出不窮,例如最近由巨石強森主演的電影:2015年的加洲大地震、2018年的毀滅大作戰跟摩天大樓,有地震、怪獸、恐怖攻擊。想到經典的災難電影可能會想到「明天過後」這部片,片中的海嘯、龍捲風、被淹沒的大樓,以及帶來的絕望感,都讓人留下無比深刻的印象,其實光是海嘯、海難的電影,自1972年以來就有20部以上,是目前所有災難題材被應用最廣泛的,那麼為什麼那麼多人喜歡看災難電影呢?

【絕望會帶來反思】
電影中的絕望對比現實生活後所產生的落差,會帶給人一些平時所沒有的感受:
一、居安思危,帶來警示的作用
像是以天氣異變、海嘯為主題的電影,經常跟環境保護有關,上文提到的明天過後,電影中也有提到全球暖化。這類電影其實能夠衝擊人們的思想,看似安全無虞的環境,也許有一天即將反撲,這刺激了人們開始重視環境的議題。

二、視覺衝擊帶來的享受
災難電影所塑造充滿張力的氛圍、宏大的場面以及誇張的特效,帶給人一場爽快的體驗。不同於劇情片有許多鋪陳,簡單粗暴的劇情也是人喜歡災難電影的原因。

lhTtnsPmEYUJB7nOaTKJzYoxJ7X.jpg

三、災難前的人性
災難來臨後,人們內心的善與惡都被放大化,有人會不惜犧牲自己去挽救他人,有人寧可棄他人性命於不顧,也要自己逃生。這一點在經典的鐵達尼號裡,男主角為女主角犧牲自己性命的表現,在當年感動許多人,甚至讓這部電影成為經典中的經典。這種平時生活中不容易表現的情操,也是電影的一大看點。

【災難電影的轉變】
但是和過去典型的災難電影相比,現在的題材不再侷限於末日、天災,更多的是人為因素造成的災難,或是加入更多想像的元素(例如怪獸、外星人等題材),內容所探討的也不再侷限於環境議題、人性善惡,但這些題材似乎隱約指向一個方向,就是在帶人脫離現實。

【簡單的思維,帶人遠離複雜的現實】
比起過去電影大都帶著對於環境發出的警示訊息、人性的反思,現在的電影內容更加簡單,就是單純的「求生」,在天大的災難面前,日常生活的責任早已不再重要,只需要考慮怎麼活下去!這樣單純的思考模式也許恰好對了觀眾們的胃口,不需要考慮複雜的事情,方向清楚、簡單明快,災難的題材常常都演得像動作電影,更別說巨石強森演的主角實在太強大,超乎現實生活中的普通人。

【期待環境改變帶來新的動力】
那麼現在的災難電影只是追求一個「爽」字嗎?隨著科技的進步,許多我們以為不可能的事情也漸漸變為可能,也有一些題材是以科技帶來的危機或恐怖行動,電影中充滿著我們對未來的想像。或許除了想逃離日常生活的責任,電影也反映出人們期待新的事情發生!想要趕快前往新的生活!但對於眼前的生活反而沒有什麼動力,多數人是被動地等待環境發生改變,或許這也是災難電影受歡迎的其中一個原因,因為電影中的環境總是突然來個翻天覆地的改變。

偶爾會想逃離日常生活的責任、並期待新的事情趕快發生!那麼這樣的電影不好嗎?這樣的心態不對嗎?或許這都只是社會環境演變的一個過程,如同電影的題材不斷在改變,這也只是其中的一個過程而已,人們喜歡的東西不會一成不變,也就代表生活不會長久都是現在這樣,改變一定會發生!那麼過程中短暫的抽離現實、做夢一下,又何嘗不可?

16.jpg

【讓環境來決定你的動力?還是動力會從你身上出來?】
人喜歡進入電影的情境裡,因為電影的情境,比現實生活更簡單、也更有趣,電影情節再複雜,也不會比你的人際關係跟帳單複雜,真正難解的事情往往是那些看起來沒什麼大不了的事。人喜歡進入電影的情境的另一個理由是,電影的世界觀給了我們一個願景,是我們所嚮往的!電影中主角積極求生的態度很多時候也激勵了我們去面對生活的挑戰。

電影中的人們奮力求生是因為眼前極大的災難迫使他們有動力不斷求生。然而在現實生活中,難道當我們面對的不是生死關頭,就不能充滿動力的生活嗎?

266.jpg

願景是我們發自內心期待它發生的事情,只是在現實裡,同時間,該面對的責任跟挑戰仍舊不會消失,如果真心期待新的事情盡快發生,那麼更積極面對眼前的這些複雜事,讓自己可以盡快進入下一個階段,也許會比看電影讓人更有動力。

最終我們可以問自己,決定我這個人動力的,究竟是環境?還是我的心?

arrow
arrow

    Jesus Desig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