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2018年3月開始,新制的多益在台灣上路了,多益考生們面對的衝擊相當大,讓人不禁想問:這樣的改變有什麼意義跟目的?

2018年3月新多益新考試題型上路!多益高分技巧.jpg

《2018 新多益題型 5 大改變 》
(考題數量 200題 & 考試時間不變 120分鐘)
1. 好拿分題型「大幅減少」
2. 聽力對話從「2 人」增加為「 3 人」對話
3. 聽力對話 & 獨白「加入圖表」
4. 閱讀的短文填空仿照托福,加入全新「句子插入題」
5. 閱讀測驗新增「多篇閱讀」(3 篇以上文章)
2018-改版新多益題型高分技巧與考試準備分析-2.jpg
對話聽力過去都是2人對話,閱讀測驗頂多也是2篇文章,現在改成最多3人對話,而一個閱讀題組可能就有3篇文章要看;某些聽力題,還會加上圖表,表示:你要邊聽邊看,對英文要熟練,還要有統整能力;克漏字成了「克漏句」,不單是填字,還需要了解文意。總結一下,新制多益,考的不只是英文,還有閱讀的能力、熟練度,還有整合能力(能夠整理多篇文章、多人對話的能力),當然無論制度怎麼改,考試一定有考試的技巧,但是多益這次的改變,等於是在對考生說:「你的英文能力需要更紮實。」


《更紮實的英文能力》
新制測驗的難度提升,不僅減少了亞洲學生掌握度較高的題型,出題方式也更靈活;聽力測驗更強調考生能力的整合,及重要訊息的掌握。英文能力的提昇變得更重要。

在這樣的變動下,考生能依賴的考試技巧變少了,更多的是需要扎實的基本功跟主動的學習機制,熟練度、整合能力...這些,幾乎可以說是從大量閱讀跟練習的過程裡面得來的。談到閱讀,即使你再喜歡閱讀,你沒事就會想大量閱讀嗎?你閱讀完會整理自己的收穫嗎?你會閱讀多少不同類型的文章?如果不是一個主動學習的人,恐怕上述這些問題的答案都是「否」。

在閱讀測驗新增兩種全新題型
• 句子插入題:要將一句話插入文章中對的地方,考生需對全文內容更加理解,上下文的邏輯鋪陳更加清楚
• 多篇閱讀:文章長度與訊息量增加,但考試時間卻沒有因此變長,閱讀能力需大幅提升,且閱讀速度也是關鍵。

如果沒有主動閱讀的習慣,很難應對這樣的考試,更別說會有多紮實的英文能力。身處在資訊爆炸的時代,很方便,即使是多益新制才改版1個多月,就已經有相當充足的資訊在網路上,但是看見這些資訊之後呢?如果你不主動找資料、不學習,這些資訊只是讓你更驕傲(以為自己懂很多),卻不會更強大(能力卻沒有提升),那麼怎麼養成閱讀、找資料的習慣?

《養成主動閱讀的習慣》
1. 每個月撥一筆錢,固定投資買書
如果你已經有了工作,不妨每個月拿幾千塊的收入買書,例如每個月固定花三千塊買書,書一旦用自己的錢買了,就會有種一定要看完的感覺,畢竟是自己辛苦賺來的。買書是學習最好的方式之一,別吝嗇每個月花一點錢買幾本書來看,它會是最值得的投資。

2. 找朋友互相監督,組讀書會
要克服怠惰的另外一個方式,就是找朋友互相監督,畢竟每個人都需要一些互相扶持的朋友與競爭對手,找幾個朋友組成讀書會是一種不錯的方式。

1426326_667808443240850_8850940_n.jpg

3. 訂閱雜誌,每周、每月都有東西讀
訂閱雜誌最棒的好處就是強迫閱讀,例如週刊每週都會寄一本到你家,讓你不閱讀都不行,因此,如果你懶得買書,或是總是有等到自己有更多時間再買書來看的想法,那就訂閱雜誌,那就沒有藉口可以不閱讀了。

4. 從自己感興趣的書開始入門
許多人無法建立起閱讀的習慣,真正的原因不在於他們不喜歡閱讀,而是沒找到自己喜歡的領域與方向,如果是自己真正喜歡的興趣,一定會變得更主動學習。因此,不妨先從找出自己的興趣開始,先知道自己喜歡什麼,再從自己喜歡的領域開始買書來看,而不是漫無目的的閱讀。

《閱讀跟滑滑的差別》
網路如此方便,人們在滑手機或者上網的過程中,也會看到許多資訊,難道這就不是在閱讀?這有什麼區別?

0623滑手機.jpg

1.閱讀需要思考跟整理
很多人滑手機跟上網的過程,是停止思考的,被動地接受一堆的訊息,沒有經過任何的整理,因為對多數人而言,上網是休息、打發時間,少有人打發時間的時候喜歡動腦。

2.閱讀在尋找有用的資訊
現在資訊過多,很多人的煩惱是根本不知道如何篩選資訊?舉例來說:大學生的畢業專題,常常是教授指派題目給學生,如果教授沒有指派,多數學生光是想主題就已經死了很多腦細胞,不是沒主題,而是可以做的東西太多了,反而不知道要選哪一個?多數人上網是被動接受資訊,但是當你特別撥出時間來閱讀,那代表你真的想要從中得到某一些東西。

無論上網、滑手機、閱讀紙本書,重點還是在心態上如何改變,「我怎麼看待我的行為?我在打發時間?還是在找對我有用的資訊?」只不過是紙本書籍、一個精緻的閱讀時間,比較容易讓我們有對的心態,如此而已。

部分內容出自《經理人》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Jesus Desig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